中考易错题

中考易错题

请提供几个中考中特别易错的基础问题,就是那种易混淆或有多种情况易被忽略的,等等,反正易丢分就行^多谢!(化学)中考试题中的八大“陷阱”一、概念混淆例一、下列物质俗名、化学名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干冰二氧化碳CO2B。
胆矾硫酸铜CuSO4C。
食醋醋酸CH3COOHD。
盐酸氯化氢HCl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把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粉末、溶液与溶质等混淆起来,那些概念不清的同学往往在这里会出现错误。
本题答案为A。
二、条件多余例二、用氢气还原CuOag,当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使其在氢气流中冷却,称取残留固体质量为bg,得到水为cg,共用去氢气dg,此时被还原的CuO的质量为()A。
(a-b)gB。
40dgC。
40c/9gD。
ag分析:本题条件很多,但所给数据中,只有得到的cg水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参加化学反应生成的。
其实本题只需抓住由CuO反应生成Cu要失去氧元素,而由氢气反应生成水要得到氧元素,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得、失氧必然会相等去解题就可以了。
设被还原的CuO的质量为xx=40c/9g选C。
三、隐含条件例三、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加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铁片,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铜,不可能有铁B。
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分析:本题隐含了一个化学反应,即Fe+CuSO4=FeSO4+Cu,且该反应比铁与H2SO4反应更易进行。
根据题给信息,滤液中放入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无H2SO4和CuSO4,由此推断滤液中一定有FeSO4,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至于铁粉无剩余不能确定。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
四、隐含答案例四、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将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有()A。
B。
C。
D。
分析:很多考生根据指示剂变色情况迅速作出判断,认为正确答案为A,而对隐含的答案B就不再深入思考了,造成漏选。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对鉴别物质的方法考虑不全面,正确思路是:B项,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首先可鉴别出NaOH溶液,再由NaOH溶液与M

判断题,热电偶焊接的一端成为冷端与导线连接的一端成为热端。
对么?为什么?谢谢大

热电偶由一对一端连接的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并作为热电效应测量温度电路的一部分。
如图所示:说明:1、“A”和“B”称为热电极。
2、接点“1”由两个热电极焊接形成,“1”叫做热电偶测量端(也称为热电偶工作端或热电偶热端)。
3、接点“2”称为参考端(也称为热电偶参比端、热电偶自由端或者热电偶冷端)。
4、“3”为热电偶补偿导线。
5、“4”为显示控制仪、无纸记录仪、PLC、DCS等测量装置。
热电偶是按照塞贝克效应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
当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恒定在0℃下,热电偶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势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进行温度测量的。
热电偶测温基本电路是由热电偶、热电偶补偿导线和显示控制仪、无纸记录仪、PLC、DCS等测量装置组成。
热电偶原理正确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不同材质热电偶之间存在不同的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各种类型热电偶分度表根据此原理制成(热电偶分度表是自由端(如图所示:接点“1”)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如图所示:接点“2”)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
热电偶用于测温过程中,测得某种类型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后,查阅对应热电偶分度表如K型热电偶分度表就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给你介绍一下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吧,相信你看完后就明白了。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

哈工大继续教育作业,大家帮忙啊,悬赏

选择题一、表面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有些自然现象与表面现象并不密切相关,例如:a。
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b。
微小固体在溶剂中溶解c。
微小液滴自动呈球形d。
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混合e。
疏松土壤防止水份蒸发二、某物质B1kg,当为一立方体时,总面积0。
24m2,表面能0。
3J,当粉碎成边长为10-9m的立方体时,其表面能是:a。
6*l04kJb。
三、84*l04kJc。
五、88*l04kJd。
七、35*l04kJe。
1一、025*l04kJ三、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表面性质,其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它与:a。
温度无关b。
压力无关c。
组成天关d。
表面大小无关e。
另一相物质无关四、根据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有时需要破坏亚稳状态,下列措施中与破坏亚稳状态无关的是:a。
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b。
由飞机从高空中喷洒微小颗粒以进行人工降雨c。
在蒸馏时于液体中加入沸石或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d。
结晶操作中延长一定陈化时间五、液体对光滑表面的润湿常用接触角来量度,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0度时液体对固体完全不润湿b。
180度时液体对固体完全润温c。
90度<θ<180度时,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小d。
90度是润湿与不润湿的分界限六、涉及表面现象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可溶性晶体体积越大,其溶解度也越大b。
液体里,气泡越小,泡内饱和蒸气压越大c。
一种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的程度越大,粘附功与结合功之差越正d。
凝结温度越低的气体,易被固体吸附剂吸脱e。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表面活性剂性能越好填空题:七、液滴越小,饱和蒸汽压越(),而液体中的汽泡越小,汽泡内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
八、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简答题:九、水与油不互溶,为何加入洗衣粉后即生成乳状液?十、两块平板玻璃在干燥时,叠放在一起很容易分开。
若此间放些水,再叠放在一起,使之分开却很费劲。
这是什么原因?一、PED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二、简述PED放电过程的四个阶段三、简述PED阳极电击穿三种理论模型四、简述PED所用电源类型及其特点五、简述PED电解液体系类型及常用体系六、简述黑色金属表面改性方法,至少三种七、简述硅酸盐体系下黑色金属表面陶瓷膜表面形貌特点八、简述铝酸盐体系下黑色金属表面陶瓷膜相组成特点九、简述材料相组成

由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有哪几个酶系,它们作用于纤维素的机理是怎样的?

主要从三种酶系间协同作用的机理方面阐述,谢谢!纤维素酶根据其催化反应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一【内切葡聚糖酶】(1,4-β-D-glucanglucanohydrolase或endo-1,4-β-D-glucanase,EC三、二、一、4),其中来自真菌的简称EG,来自细菌的简称Cen、二【外切葡聚糖酶】(1,4-β-D-glucancellobilhydrolase或exo-1,4-β-D-glucannase,EC。
三、二、一、91),其中来自真菌的简称CBH,来自细菌的简称Cex)和三【β-葡聚糖苷酶】(β-1,4-glucosidase,EC。
三、二、一、21)简称BG。
内切葡聚糖酶随机切割纤维素多糖链内部的无定型区,产生不同长度的寡糖和新链的末端。
外切葡聚糖酶作用于这些还原性和非还原性的纤维素多糖链的末端,释放葡萄糖或纤维二糖。
β-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二糖产生两分子的葡萄糖。
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作中主要应用真菌来源的纤维素酶。
下面是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反应和一般酶反应不一样,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纤维素酶是多组分酶系,且底物结构极其复杂。
由于底物的水不溶性,纤维素酶的吸附作用代替了酶与底物形成的ES复合物过程。
纤维素酶先特异性地吸附在底物纤维素上,然后在几种组分的协同作用下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1950年,Reese等提出了C1-Cx假说,该假说认为必须以不同的酶协同作用,才能将纤维素彻底的水解为葡萄糖。
协同作用一般认为是内切葡聚糖酶(C1酶)首先进攻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形成Cx所需的新的游离末端,然后由CX酶从多糖链的还原端或非还原端切下纤维二糖单位,最后由β-葡聚糖苷酶将纤维二糖水解成二个葡萄糖。
不过,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顺序不是绝对的,随后的研究中发现,C1-Cx和β-葡聚糖苷酶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水解天然纤维素。
若先用C1酶作用结晶纤维素,然后除掉C1酶,再加入Cx酶,如此顺序作用却不能将结晶纤维素水解。
纤维素酶的组成与分类纤维素酶是指能降解纤维素的一类酶的总称,是一个由多种水解酶组成的复杂酶系,主要来自于真菌和细菌。
根据各酶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1、葡聚糖内切酶(1,4-β-D-glucanglucanohydrolase或endo-1,4-β-D-glucanase,E。
C三、二、一、4,来自于真菌简称为EG;来自于细菌简

化学奥赛题目,关于晶体结构

C60和碱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晶体构型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以K3C60来分析,据奥赛题目说,C60为面心立方堆积,而K+来填隙,填满所有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可是这是为什么呢?!K+可以填在大立方体的体心(一个八面体空隙里吗?周围都是K+呢)请详细解释一下,由衷感谢首先明确C60是面心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一个质点就有2个四面体空隙和1个八面体空隙。
再看化学式K3C60,每个C60质点要搭配3个K+。
只能填满所有的空隙才符合这个化学式。
至于说K+周围存在K+,尽管存在排斥力,不要忘记了,还有C60与K+之间的作用力呢。
K+体积相对C60很小所以只能由K+来填隙说实话我没搞懂你问的是什么面心立方的晶体有一个离子半径的比例关系,知道了关系,你就可以求算C60和K+的比值了。
我没记错的话,这是近些年的一个全国决赛题,听说当时有学生答的笑话百出。
学结构,赵波老师不错。
按照那个角算八分之1什么的来算只有填空隙才能符合分子式吧···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A、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再加入NaHCO3饱和溶液,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钠不发生反应,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错误;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B错误;C、NaHCO3和Na2CO3的摩尔质量不同,二者相同质量,物质的量不同,与盐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为106:84=53:42,即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53:42,故C错误;D、发生反应Na2CO3+CO2+H2ONaHCO3,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碳酸钠多,反应消耗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有碳酸氢钠析出,故D正确;故选D。
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它不能和cahco3反应,故没有沉淀产生

元素师觉醒后是什么?

元素觉醒叫做大魔导师觉醒后技能:被动技能(觉醒就送一点):元素集中:使用特定的元素魔法击中敌人后,敌人就会降低相应魔法抗性,降低到抗性最小值时不再下降,只有各属性中上级魔法可以触发效果主动技能:阿斯特雷彗星:从宇宙召唤各属性元素结晶,落下造成伤害的同时埋入地面,然后爆炸再造成3次伤害。
元素结晶攻击力218/爆炸攻击力871/最终元素结晶攻击力545/最终爆炸攻击力2178/元素结晶体数量:43/最终元素结晶体数量:5/元素结晶体落下时间间隔:0。
25秒/元素结晶体攻击范围:600px就是像流星撞地球的感觉。
48级觉醒现在还没出呢大概11或12月份吧大魔导师觉醒技能阿斯特雷彗星元素集中8月可能和鬼泣一起出觉醒到底什么时候啊????就在今年

某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M(No3)·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二、取取一、21g该晶体溶于水,

某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M(No3)·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二、取取一、21g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有0。
01ml电子发生转移时,溶液中金属全部析出。
经称量阴极增重重0。
32g(1)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及x。
y值你看题目发现没有x,那么我推测x是NO3-的系数~这题思路:需要用到关系法(如果会使用关系法,能让你不需要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就能做题,这是一种技巧性做题)解题思路:该物质n=一、21/242mol=0。
005mol所以n(MX+)=0。
005mol(元素守恒~)0。
01mol的电子就能让所有的金属全部析出说明x*0。
005=0。
01得x=2(或许你这个步骤顿时看不懂了,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一份M金属离子需要得到xmol的电子,那么0。
005molM金属离子需要得0。
005xmol的电子正好全部析出,有0。
01mol电子转移,得x*0。
005=0。
01,这个根据的是得失电子守恒)阴极析出0。
32g,我们知道电解池中,阴极吸引阳离子,电极反应MX++Xe-=M所以析出的就是金属的质量那么M(M)=m(M)/n(M)=0。
32/0。
005=64(其实写到这里我们都可以知道这个金属就是铜)Cu(NO3)二、yH2O为一、21g,也为0。
005mol,所以m(yH2O)=m(Cu(NO3)二、yH2O)-m(Cu(NO3)2)=一、21g-M(Cu(NO3)2)*0。
005mol=一、21g-188*0。
005g=0。
27gm(yH2O)=n(yH2O)*M(H20)=y*18*0。
005=0。
27g得y=3综上所述:x=2y=3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归纳:解答化学的计算题,无非是运用好几种关系,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而运用好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你对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的熟练程度,就像英语好的前提词汇量的积累肯定要有。
加油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谢谢不谢~~(1)mx++xe=mxmr0。
01mol0。
32g可得mr:x===32:1取一、21g该晶体溶于水m(no3)x。
yh2o~m2420。
32g一、21gmr=64因m(no3)x。
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2可得x=2y=5(2)电解总反应这

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2O2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2O2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
31g白磷晶体中含有1molP-P键C。
氨气分子的VSERP模型名称是三角锥形D。
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足量的Fe反应形成的气体产物既有极性分子,也有非极性分子。
请详细说明ABCD各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谢谢,急!A选项中n(Na+)∶n(O2-2)=2∶1,B,白磷以P4形式存在,P4是正四面体结构,每个P4含6个P-P键,那么31g白磷有0。
25(31/31*4=0。
25)molP4,那么P-P键就有0。
25*Na*6=一、5NaC,水、氨气VSEPR模型同为四面体,但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与三角锥形D正确SO2极性,SO3非极性希望有帮助,望采纳。。a、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与钠离子个数比为1:2,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可以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等,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故b错误;c、氯化铵、硝酸铵等铵盐,不含金属元素,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d错误;故选a。
C正确。
A过氧化钠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但是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二、B白磷是磷四小分子,也就是白磷分子中含有四个磷原子,有六个共价键,那么31g白磷就有一、5molP-P。
D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就算气体算上水,也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从含镍废催化剂中可回收镍,其流程如下:某油脂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一、3

从含镍废催化剂中可回收镍,其流程如下:某油脂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一、3%)的单质及氧化物,其他不溶杂质(三、3%)。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沉淀物Al(OH)3Fe(OH)3Fe(OH)2Ni(OH)2pH五、2三、2九、7九、2回答下列问题:(1)“碱浸”的目的是除去______。
(2)“酸浸”时所加入的酸是______(填化学式)。
酸浸后,滤液②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3)“调pH为2~3”的目的是______。
(4)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______。
(5)NiSO4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制得碱性镍镉电池电极材料--NiOOH。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1)“碱浸”过程中是为了除去铝及其氧化物极其油脂,铝是两性元素和强碱反应,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和强碱反应,镍单质和铁及其氧化物不和碱反应达到除去铝元素的目的;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3H2O,故答案为:Al、Al2O3、油脂;(2)“酸浸”时主要是溶解镍金属和铁单质及其氧化物,依据制备目的是得到NiSO4?7H2O,加入的酸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需要加入硫酸进行酸浸;镍、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镍溶液,故答案为:H2SO4;Ni2+、Fe2+;(3)硫酸镍溶液需要蒸发浓缩结晶析出,为防止镍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镍沉淀,需要控制溶液pH在酸性条件下,故答案为: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或“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生成Ni(OH)2沉淀);(4)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说明在加入过氧化氢氧化剂氧化亚铁离子时未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氢氧化亚铁沉淀的pH大于镍离子沉淀的pH,保温目的是把亚铁离子完全氧化,故答案为:H2O2的用量不足(或H2O2失效)、保温时间不足导致Fe2+未被完全氧化造成的;(5)NiSO4在强碱溶溶中用NaClO氧化,可制得碱性镍镉电池电极材料--NiOOH。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i2++ClO-+4OH-=2NiOOH+Cl-+H2O,故答案为:2Ni2++ClO-+4OH-=2NiOOH↓+Cl-+H2O。

发表评论